提到钱小豪,他的经历可真是大起大落。1963年生于香港小村,小时候就爱武术。他家隔壁有个练武厉害的,他就拜师了。
他13岁就拿功夫擂台赛铜牌。后来想当动作巨星,中学辍学进武行。可武行和武术比赛不一样,他就改学荧幕打法。
1979年进邵氏武术训练班,才练三个月就被张彻导演选中演戏。张彻很喜欢他,收他为徒还给他改名。钱小豪一开始演戏也难,被人欺负,但他努力学,很快就有进步。16岁就演主演电影了,那时候赚钱可容易了。
不过呢,武侠片不行了,他没大火。后来洪金宝叫他演《僵尸先生》,他就火了,和林正英他们组成“僵尸组合”,那时候可红了。
但命运弄人,90年代中后期,林正英去世,李连杰去好莱坞,他就没依靠了。后来他想借古惑仔东风也没成功。
2000年出了大丑闻,他偷拍女性裙底,证据确凿,星途就毁了。后来麦浚龙找他拍《僵尸》才又回到大众视野,现在就演些网络电影。他弟弟钱嘉乐看得明白,安心做幕后,他却不甘,落得这样下场,也是让人唏嘘。
话又说回来,除了裙底春光事件,导致钱小豪的星途逐渐暗淡还有其他原因
一、行业环境与依赖IP的局限
1.类型片兴衰的影响
-在香港电影发展历程中,类型片的兴衰对演员的影响巨大。钱小豪的演艺生涯与特定类型片紧密相连。例如,武侠片在他演艺初期是重要类型,但随着市场变化,武侠片逐渐走向下坡路。他在武侠片领域虽有机会,如成为张彻导演作品的主演,然而武侠片整体的衰落使他难以凭借这一类型持续走红。
-僵尸片也是如此。他在僵尸片领域凭借《僵尸先生》等作品走红,与林正英、许冠英组成的“僵尸组合”风靡一时。但当90年代中后期,僵尸片的热度逐渐消退,林正英的离世更是对这一类型片产生了沉重打击。钱小豪赖以生存的僵尸片IP不再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支撑。
展开全文
2.对合作艺人的依赖
-钱小豪在演艺生涯中,与一些重要艺人的合作关系对他的星途影响显著。例如,他与李连杰的合作,在《太极张三丰》和《精武英雄》等作品中,他的角色塑造依赖于与李连杰的对手戏。当李连杰因为“蔡子明事件”转战好莱坞后,他失去了这样一位能带动他演艺发展的重要伙伴。
-与林正英的合作也是类似情况。林正英在僵尸片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离世使得钱小豪在僵尸片领域失去了一位核心搭档。他们共同构建的僵尸片系列,随着林正英的离去,钱小豪很难再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其延续辉煌。
二、自身转型困难
1.角色类型的固化
-钱小豪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往往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的角色类型上。在僵尸片里,他多是扮演功夫高强、形象较为单一的角色,如《僵尸先生》中的大师兄。在武侠片和动作片中,他也多是扮演打手或者反派角色,像在《太极张三丰》中的反派角色董天宝。这种角色类型的固化,使得他很难突破观众的固有印象,去尝试更多元化的角色。
2.适应新潮流的滞后
-随着香港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影潮流也在不断变化。从武侠片到僵尸片,再到后来的古惑仔系列等不同类型的流行,钱小豪在适应新潮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例如,在古惑仔系列流行时,他虽然也参与拍摄,但由于他之前的形象与古惑仔形象有一定差异,而且当时郑伊健等演员已经在古惑仔题材中占据主导地位,他很难在这个新潮流中脱颖而出。
三、竞争压力
1.同行竞争
-在香港电影界,竞争异常激烈。钱小豪面临着众多同行的竞争压力。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像成龙、李连杰等动作明星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在动作片领域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和观众市场。钱小豪虽然也有自己的特色,但在与这些巨星的竞争中,很难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广泛的市场认可。
-在僵尸片领域,当僵尸片开始走下坡路时,其他演员也在寻求转型或者新的发展机会,钱小豪在这种同行竞争的环境下,由于自身资源和转型能力的限制,逐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