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控制青春期月经的开始、育龄的月经周期节律和持续时间、以及绝经期(通常定义为女性最后一次月经后 12 个月开始)月经的结束。
控制月经的激素相互作用按以下顺序发生:
下丘脑是脑中协调和控制激素作用的部分。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由下丘脑以脉冲的形式释放。
GnRH 刺激垂体(也位于脑内)。
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 (LH)和卵泡刺激素 (FSH)。
卵巢受到 LH 和 FSH 的刺激。
卵巢产生雌性激素雌激素和孕酮,最终控制月经。
其他腺体产生的激素,例如肾上腺和甲状腺,也能影响卵巢功能和月经。
月经周期的变化
月经周期是由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复杂的相互作用调节的。
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卵泡期(排卵前)
排卵期(卵子释放)
黄体期(排卵后)
月经周期开始于卵泡期,月经出血是卵泡期第一天的标志。
当卵泡期开始时,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很低。结果,子宫增厚内层(子宫内膜)的顶层破裂脱落,出现月经出血。卵泡期的前半期,促卵泡激素缓慢增高,刺激几个卵泡发育,每个卵泡内有一个卵子。每个卵泡中含有一个卵子。在这个阶段的后期,随着卵泡刺激素水平的降低,只有一个卵泡继续发育。这个卵泡可以产生雌激素。随着卵泡期的继续,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
排卵阶段始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的激增。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子排出(排卵),通常在分泌高峰后 32~36 小时排卵。雌激素水平通常在增长高峰时达到峰值,黄体酮水平开始升高。
在黄体期,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下降。排卵时破裂的卵泡闭合,形成黄体,分泌孕酮。在这个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雌激素水平很高。孕酮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变厚,为可能的受精做好准备。如果卵子没有受精,黄体退化,不再分泌孕酮,雌激素水平降低,内膜顶层破裂脱落,出现月经出血(新月经周期开始)。
表格了解月经周期问题的医学术语*表格 了解月经周期问题的医学术语*
周期
描述
闭经
不来月经
原发性闭经
曾开始和已停止的月经
继发性闭经
曾开始和已停止的月经
月经稀发
月经稀发
月经频繁
月经频繁
痛经
经痛或经期疼痛
月经过少
经常月经过少
月经过多(大量月经出血,也称为经血过多)
周期规则,但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
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间期出血)
月经间期缩短或不规则
月经过多(Menometrorrhagia)
经期月经过多和频繁出血以及月经间期不规则出血
经前综合征 (PMS)
月经前出现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经前焦虑症
月经期前出现心理症状,结束或月经期开始后不久消失,影响日常活动和/或人际关系
绝经后出血
绝经后再发生出血
* 将单词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有助于破译它们:a = 非;dys = 痛苦(或异常);hypo = 不足(或低于正常值);men = 月;metro = 子宫;oligo = 少量或缺乏;poly = 多;post = 之后;pre = 之前;rhagia = 突发;rhea = 流动。
在生育年龄,以下情况的阴道出血可能是异常的: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持续时间过长、发生频率过高或不规律。在青春期前或绝经期后出现的阴道出血,排除其他后均为异常的。异常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并不严重。
月经周期问题包括
异常子宫出血
月经周期停止(闭经)
经期疼痛(痛经)
绝经期提前(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经前综合征 (PMS)
月经不规律或无月经以及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在生育年龄,怀孕是最常见的原因。医生对孕妇阴道出血的评估不同于未怀孕女性阴道出血(参见孕早期阴道出血和孕晚期阴道出血)。
一些与生殖器官有关但不只是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疾病可能会引起一些与月经失调相同的症状。这些疾病包括
盆腔淤血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