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剧《风起洛阳》正在热播,很多观众发现剧中的“百里二郎”“柳七娘”等称谓很有意思。那么这些称谓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底蕴呢?
人与人交往,彼此之间怎么称呼、怎么称呼自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称谓涉及到到文化,涉及到潜意识。
称谓官称化称谓涉及宗族礼法,至少从西周那个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严密的宗法制度。
称谓在有时候还可以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人的潜意识。比如,我国古代的称谓,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官称化。
所谓官称化,就是在称呼对方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官名,就显得非常尊重对方。我国自古以来就说“士农工商”,官本位的思想非常重。
所以在我国古代,官员代表着才学、代表着权威、代表着人生的成功。在这种背景之下,称呼对方带有官名,这是一种尊称。而有些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比如我们现在会称呼医生为“大夫”,这种称呼,其实来自于宋代的医官,宋代有“保和大夫”“保痊大夫”,大夫就是由此而来的。
像是古代称呼医者为“郎中”,这是从郎官而来的。
甚至于古代情人之间,也是如此。古代女子称呼自己的夫君为“郎君”,就是脱胎于“郎官”。
古人称呼有钱的地主为“员外”,是从“员外郎”来的。
这都是官称化。
因为古人谋生的渠道比较狭窄,做官似乎是最好的一条出路,所以古人对于做官情有独钟,因此称谓官称化就非常明显。
至于唐代的称谓,都有哪些呢?
皇帝的称谓首先,怎样称呼皇帝呢?
皇帝当然是古代最尊贵的人。
《酉阳杂俎》里边曾经这样记载:
“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言于足下。”
这里的“下”,并不是说对方在自己之下,而是说自己在对方之下,表示对别人的尊敬。
比如“陛下”,“陛”原始字义指的是皇宫宫殿里的石头台阶,“陛下”就是说我站在您的“陛”之下,久而久之,“陛下”就演变成了对皇帝的尊称。
除了众人熟悉的“陛下”“天子”等称谓,唐朝人对天子还有一些独有的称谓,比如“圣人”“至尊”“人主”“上”“今上”等等。
唐人对皇帝还可以称呼“大家”。
比如唐代著名的大宦官李辅国,做为唐代宦官专权第一人,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宫里乖乖坐着,外边的事情我来处理。这个人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在唐代,人们对皇帝的称呼和关系,还不像后来明清时期那样严格,甚至有时候在称呼上可以比较亲密。
比如唐太宗排行老三,因此人称“三郎”。而且不仅是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可以这么称呼他,就连他身边的宫女、宦官,甚至老百姓也可以称呼他为“三郎”。
比如有一年,唐玄宗在广运潭旁边的高楼上检阅各地来的船队,船夫们在船上高唱《得宝歌》,歌里这么写到:“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这就是当时君臣关系的一种体现。
不仅是唐玄宗,唐晚期的唐僖宗排行第五,人称“五哥”,在宫廷里面也可以把他叫做“五哥”。甚至于他的小名都出现在了出土文物上。
让人意外的唐代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怎样称呼,既涉及到文化,也涉及到礼节。
比如“大人”作为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称谓,常被称呼官员,但是在唐代却另有所指。而唐代的公主的称谓也让今人感到意外。
皇帝、皇后称呼自己的儿子、女儿,可以直接叫名字。如果是正式的文件,太子给皇帝上书的时候,还是要自称为“臣”。
公主在皇帝面前,可以自称为“妾”。
这里要说一说太平公主的名字。
由于我国古代一直是男尊女卑的年代,很多女性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太平公主也没有大名留下来。
但是有一篇崔融写的《代皇太子上食表》曾经这样写道:
臣某言
伏见臣妹太平公主
妾李令月嘉辰
降嫔公族
诗人之作
下嫁于诸侯
易象之兴
中行于归妹。
于是就有人说了,那不就是叫“李令月”吗?其实不是。
是因为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上面句读错了,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
伏见臣妹
太平公主妾李
令月嘉辰
降嫔公族。
“令月”和“嘉辰”是相配的,是黄道吉日的意思。
所以这里,太平公主被称为“妾李”。
唐代公主被称作“妾李”,是有证据的。
唐代后期宰相李德裕曾经上表给皇帝提建议。他说,我朝公主给皇帝上表自称“妾李”或者“臣妾李”这样不对,但他不是反对唐代公主只称呼自己一个姓,而是反对自称为“妾”,他说这是贱称。
由此可见,唐代把公主称为“妾李”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那么皇帝怎样称呼自己的臣子呢?一般来说叫官名。
比如唐玄宗把高力士就称为“将军”,笼统一点,也可以称为“卿”“君”。
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称谓,比如“国老”。武则天就称狄仁杰为“国老”。
影视剧里面称他为“阁老”,其实是不对的。阁老在唐代确实有,但主要指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当中的资深官员。后来所有中书、门下省的官员都可以称为“阁老”。
除此之外,皇帝也可以直接称呼臣子的字,但是一般不能叫名字。不仅是皇帝,一般人之间,也不会直接称呼名字,以示尊重。
当然,皇帝哪天不叫你的字,而是直接称呼名字了,也有可能,但那很可能是皇帝生你的气了!
而在唐代,官员之间怎么称呼呢?
我们平时都认为古人称呼官员为“大人”,但是在唐代不是如此。
在唐代,“大人”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父母,偶尔情况下,把皇帝叫大人的也有,但是不能用来称呼官员。
唐代称呼官员,可以直接叫官名。牛志平先生写的《唐人称谓述略》里边总结说,唐人把官吏叫做什么?可以是“公”“卿”“明宰”“君侯”“阁下”等。比如刺史,称为“使君”;县令,称为“明府”;县丞,称为“少府”。
对宦官的称谓在唐代,“死太监”绝对不是用来骂宦官的话。
在唐代,宦官不叫公公,也不叫太监。唐代曾经有过“太监”这个词,比如“将作大将”,曾经改名叫做“将作太监”,有时候也写作“大监”,但是这里的太监,跟宦官没有丝毫的关系。
而唐代的宦官,被称为“宦官”“寺人”“宦者”“中官”“内臣”“内侍”或者是“中尉”,但是“中尉”这里指的是“神策军中尉”。因为在唐后期,宦官掌握了自己武装力量,就是神策军。因此我们把宦官的头子,可以叫做“中尉”。
百姓之间的称谓社会上一般性的称为,见到对方可以称为“君”。尊敬一些,可以称对方为“自”“公”“足下”等等。
称呼对方的家人,就要加上“尊”“贤”“大”或者“令”等等,比如令尊、令堂。
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可以自称为“某”“仆”“吾”“鄙人”,当然也可以自称“我”。唐代也有“我”,只是不如今天使用的普遍。
而女子一般自称为“妾”“奴”“儿”“某”等,但是“儿”是在父母面前的自称。
牛志平总结关于对老百姓的称呼,有“处士”“布衣”“短褐”“野人”。当然这里的“‘野人”没有骂人的意思,是说“田野之人”。
另外还有一些带有不恭敬称谓的“老竖”“鄙叟”“庸夫”等等,这都是不太恭敬的了。
而寻常百姓之间称呼男子,可以是“君”“子”“公”“郎”“郎君”;称呼女子,有“女”“妇人”“侍女”“婢妾”等等。
行第作称谓唐朝称谓上的讲究,还有一种方式很有趣,就是用行第来称呼对方。不仅是普通百姓,即使是唐代官员,在非正式场合,也会用行第相互称呼,这种称谓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唐人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觉。
但是这个排行,不是用你在亲兄弟中的排行来算,而是你在整个家族当中的排行来算,所以有的行第听起来特别大。
比如杜甫就曾经写过《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这就是写给高适和岑参。
韩愈,曾经写过《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这是写给华州刺史张贾,而张贾在家族里边排行十二。
对家人的称谓而唐人对于家人的称谓,有一些我们今天看来是很奇怪的。比如“爷爷”一词,在唐代不是用来称呼祖父的。那“爷爷”在唐代是什么意思呢?唐人对家人的称谓又有哪些呢?
对父亲,唐人也有把父亲叫“爸爸”的称谓。但是书面语当中,是不用“爸”这个词的,一般用“父”或者“大人”“翁”“家翁”。
但是“家翁”可以指自己的父亲,也可以称呼家族里边最年长的长辈或者是一家之长。
比如有个著名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得罪了升平公主,于是郭子仪带着郭暧进宫请罪。结果唐代宗下来搀扶郭家父子,跟郭子仪说了一句话:“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这里的“家翁”指的就是一家之长、族长。
还有一个跟现在意思不同的词:爷。在唐代,“爷”指的是父亲,没有祖父的含义。
对此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还有杜甫的《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那个“耶”不是祖父,而是父亲。
而且“爷”这个字先秦的时候并没有,据研究,它是少数民族语言,也就是胡语,对汉语的影响。魏晋时期,就已经有这个影响了。
刘凤翥先生写的《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指出,“爷”这个称谓实际上来源于“鲜卑语”。而汉语中原本没有“爷”,所以用“耶”来指代“爷”。
那么“爷”用来指代自己的祖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辽金时期才逐渐开始指代祖父的。
但是一直到明清时期,“爷”这个字的意思还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指父亲,也可以指祖父。
在唐代,“娘”指的就是“母亲”,这跟现代没区别。
但是唐人也喜欢用“娘”这个字称呼女孩子。所以在唐代,“大娘”不一定指的就是一个年长的女性,有可能是一个妙龄女子。
比如杜甫就曾经写过一篇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那里边描述了一个著名的女舞蹈家叫公孙大娘。但是这里的大娘,并不是一个孔武有力的中年妇女,而是一个年轻的女舞蹈家,是公孙家排行老大的一个女孩儿。
还有就是“姐”。唐人口中的“姐”和现在的“姐”没有什么区别。除此之外,姐姐还可以被称为“姊”“阿姊”“女兄”。“女兄”在书面语中用的比较多,这显示对姐姐们的尊敬。
这里要提到的是,古人一直把姐姐叫做“姊”,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可以这么叫。
而“姐”,其实是来自于蜀地的方言。《说文解字》里边这样写到:“蜀谓母曰姐。”意思是说,蜀地的方言里边,把母亲称作“姐”。后来这个字被引入到中原之后,才渐渐不再指母亲。
而妹妹,可以叫做“妹”,也可以叫“女弟”。
了解唐人的称谓,我们才知道,原来“大娘”是个小姑娘,名字不能随便叫,“死太监”并不能用来骂宦官,古人的兄弟为什么那么多......
我是趣春秋,欢迎你常来~